养老金产品客户登录
  • 机构客户
资管客户登录
  • 机构客户登录
年金客户登录
  • 个人客户登录
    企业客户登录
95500; 400-820-9966
English
简体中文
首  页 产品专区

企业年金计划管理产品

  • 集合计划
  • 单一计划

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产品

  • 货币型养老金产品
  • 固收普通型养老金产品
  • 混合型养老金产品
  • 股票型养老金产品
  • 股权型养老金产品
  • 专项养老金产品

养老保障产品

  • 个人养老保障产品
  • 企业薪酬服务产品
服务专区

长江卓尔服务

  • 卓尔品牌
  • 卓尔特色

专业服务能力

  • 受托管理
  • 投资管理
  • 账户管理

操作指南

  • 业务办理
  • 业务咨询
  • 长江微服务

常见问题

  • 热点问题
  • 企业客户
  • 个人客户

支持与下载

  • 企业客户
  • 个人客户
长江资讯

长江快讯

养老金资讯

长江公告

投资管理

投资理念

投资风格

金融知识宣传

  • 养老金投资
  • 消费者教育
信息披露

产品净值披露

  • 养老金产品净值披露
  • 个人养老保障产品净值披露

基本信息

  • 公司概况
  • 公司治理概要

专项信息

  • 公开质询
  • 股东股权
  • 资金运用
  • 互联网保险
    • 互联网保险业务网站网址
    • 互联网保险产品信息
    • 公司分支机构及联系方式
    • 客户服务及投诉电话
  • 关联交易
    • 重大关联交易信息
    • 分类合并披露信息
    • 其他需披露交易信息
  • 投资管理能力

重大事项

  • 重大事项信息

年度信息

企业年金信息披露

  • 企业年金产品信息披露
  • 养老金产品信息披露
  • 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
  • 年度信息披露
  • 季度信息披露
  • 临时信息披露

企业年金产品信息披露

  • 季度/年度信息披露
  • 临时信息披露

养老保障产品信息披露

养老金产品信息披露

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

关于长江

公司简介

公司荣誉

公司文化

大事记

招贤纳士

招贤纳士

信息公开

企业基本信息

人力资源

企业文化

社会责任

投资者关系

投资管理

投资理念
投资风格
金融知识宣传
养老金投资 消费者教育
投资管理 > 金融知识宣传 > 养老金投资 >
专家:央行对市场持观望态度 降准只是时间问题

    自6月起,央行频繁通过逆回购操作增强市场流动性,9日,其再次逆回购2650亿元。如此"常态化"的操作,使得市场对降准预期产生强烈分歧。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,目前经济形势复杂,业内分歧很大,"是比较混乱的时期",因此,目前央行持审慎的观望态度是可以理解的。

    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(QE3)推出已近一个月的时间,在谈到其对我国的影响时,曾刚表示,国际市场都是相互关联的,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,同时又是储备货币国,它的货币政策变动必定会对其他国家产生一些影响。

    "但是这次的影响不像以前那么大了。"曾刚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解释道,"从08年开始,各个国家都在危机中调整,包括对结构进行调整。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,目前已经处于一种'脱钩'的趋势。原来收付失衡,大家都捆在一起。但调整后,独立性越来越强,从货币的角度讲,关联性在下降,各个经济体的独立性在增强。这是一个脱钩的过程。"

    他指出,这一"脱钩"过程已经发展了2-3年,尽管QE3的影响仍然存在,但已经不像几年前那么大了。"当年美元一走软,资本就向中国涌,加重人民币升值预期。但这两天我们可以看到,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。虽然对人民币汇率有一点推动,但并不持久,影响已不如以前那样显著。"曾刚说。

    本周,一批逆回购到期。有分析人士称,接下来央行恐将面临不小的"工作量",如果不采取其他措施,接下来只能继续保持这种逆回购的力度。曾刚对此表示认同。他对中新网财经频道指出,过去一段时间,央行都面临着银行间市场资金比较紧张的局面。"原本都预期降息或降准,这本身也是大家期望的事情。但过去一段时间,央行面临的事情比较多。一方面想维持汇率的稳定,另一方面又要维持市场流动性的充裕。所以在过去一段时间,央行似乎也不太愿意降准,所以才在公开市场上的操作力度比较大。"他说。

    对于央行的这种选择,曾刚认为可以理解,也很正常。他解释说:"因为现在并没有明显看到大量外资涌入并引起银行间流动性的增长。相反,现在倒有一定程度上的资本外流,是一个抽走流动性的过程。从这个角度讲,央行有一定的压力,需要维持市场的流动性。同时,由于经济下滑时期需要央行保持一个相对宽松的状态,如果不降准的话,公开市场的操作规模可能就必须要维持。"

    曾刚表示,与一次性到位的降准手段不同,公开市场是一种短期操作,在未来一段时间,央行可能还会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一些操作,"但目前情况比较复杂,这可能是央行不愿意去用长期工具的重要原因。包括目前的这种资本流动是短期的?还是长期的?如果是短期的,那么今天降准了,明天资本又涌回来,就会出现麻烦。因为存准一般是一次性的,持续的时间会很长。所以央行可能持有观望的态度。用短期操作维持着,看趋势是否成立,再从短期转为长期的操作。"

    曾刚坦言,目前在境内外,无论是对中国经济、人民币汇率的看法,还是对美国经济的看法,业内存在很多分歧,处于比较混乱的时期,所以央行的货币政策维持一个审慎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。

    目前,市场对降准可能性的预测出现2种截然不同的声音,一种认为降准在即,另一种则认为降准可能性不大。《广州日报》报道称,十月末,或是降息或降准的窗口期。但国海证券自营部分析师范小阳则对媒体表示:"目前的降息空间不大,是否降准比较难判断,因为逆回购是替代品。"而招商银行分析师刘俊郁也表示,短期来看降准的可能性不大。

    对此,曾刚指出,目前,宽松的货币政策已成为全球的普遍趋势,中国不可能置身事外,"日本、美国、欧洲,甚至前一段时间的澳大利亚,都在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。中国没有任何理由可以置身事外,各国面临一样的问题。降,只是一个选择时机的问题。"

    曾刚说:"降是要降,但什么时候降?这是央行所考虑的,不是说央行没有降准的可能性。实际上,考虑到宽松的货币政策,这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的,只不过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出来。这也是央行观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,想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。"

来源:中新网


网站声明 | 加入收藏 | 网站已支持IPv6

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@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 备12028297号

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84号